耕耘在藍天下的山村小學
——記美姑縣龍窩鄉(xiāng)日哈村青年教師比布擺日 圖為比布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在學校大門口合影。
眼前這位身材瘦小的、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年輕教師,就是日哈村村民盼望已久的公辦老師比布擺日。
美姑縣龍窩鄉(xiāng)日哈村位于美姑縣東北部,距縣城82公里,距鄉(xiāng)中心校14公里,是美姑縣地處偏遠、條件最為艱苦的彝族村寨之一。全村有109戶,現(xiàn)有107名適齡兒童,小學生入學率為98.13%。至1965年日哈村村小建校以來,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說話的彝族村民一直向往著從這里走出大山,放飛夢想。藍天、白云、紅旗和回蕩在大山之間的朗朗讀書聲,永遠是高高寂靜村寨里最美的風景和最悅耳的音樂。
2014年9月,畢業(yè)于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初等教育專業(yè)的比布擺日告別家鄉(xiāng)—喜德縣,來到窮山僻壤的日哈村村小,安心地當上了一名村小老師。過去,被分配來的老師,都因為該村氣候惡劣,條件艱苦,路途艱險,通過各種渠道在短時間內匆匆離開了日哈村小。村民吉以節(jié)約告訴記者:過去即便是留在了村小的老師,也不能安心教孩子們,老師兩天打魚,三天曬網(wǎng),孩子們也沒有學習興趣,大部份孩子上了小學三年級認識的漢字也不多,家長們都認為與其讓孩子們在學校混日子,還不如在家?guī)椭赊r(nóng)活或帶著弟弟妹妹玩。
在這個只有一位老師,20名學生的村小里,比布老師既是老師又是校長,既要教孩子們識字、算術,又要上美術、體育、音樂課。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他虛心好學,自覺做到了“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yè)”。他繪聲繪色的講課方式和課外與孩子們快樂的游戲,總能帶給孩子們與猶未盡的喜悅和無限的憧憬,每一個放學回到家的孩子,向家長念叨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師,在家長的眼里,自己的孩子不僅變得愛學習了,而且一下乖巧懂事了許多。
為了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和愛好,比布老師課外經(jīng)常與孩子們一起玩,一起聊天。經(jīng)常犧牲休息時間為孩子們輔導,甚至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地走訪,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生活狀況,與家長交心談心,村民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前所未有。過去,山里的孩子放學后,要么幫家里干農(nóng)活,要么漫山遍野玩耍。自從比布老師來了以后,他不僅要求家長在家要督促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還要求孩子把當天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向家長講述一遍,讓孩子們在家當父母的老師,這樣做既讓學生鞏固了課堂知識,又提高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布老師經(jīng)常托在西昌工作的同學和親戚寄來課外書籍和輔導資料,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的成績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在全鄉(xiāng)同年級考核中,語文、數(shù)學獲得了最佳進步獎。
日哈村屬于“依諾”方言地區(qū),而比布老師出生生活在“阿都”方言地區(qū),當初,盡管他用彝語教學,村里的孩子還是經(jīng)常聽不懂老師的彝語方言。找到原因后,比布老師就堅持用“普通話”教學,村民們都說比布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也是村民的老師。
剛來的時候,比布老師很不習慣。白天還好,可到了晚上,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孤零零的校園四處玩山,萬籟俱寂。不免讓人感到恐懼和寂寞。而這一切被村民們看在了眼里,在生活上,村民們輪換著為比布老師擔水、送燒柴,過年了,村民把最好的豬肉送給老師。村民樸素的感情和舉動深深地打動了比布老師的心,而他用辛勤工作、愛崗敬業(yè),熱愛孩子,教書育人的行動來回報山里的孩子!他說:自己也生長在農(nóng)村,能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也是得益于黨的民族政策,自己一定不辜負國家的培養(yǎng),努力工作,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照亮山區(qū)孩子的求學路。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lián)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wǎng)-源涼山新聞網(wǎng)/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