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靈儀式是涼山彝族地區(qū)的一種畢摩儀式,是彝族畢摩文化儀式中
搜索
復(fù)制
摘要:送祖靈儀式是涼山彝族地區(qū)的一種畢摩儀式,是彝族畢摩文化儀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揭示傳統(tǒng)文化下彝族居民的生活情況與當代彝 ...
淺談彝族人送祖靈儀式存在的意義與反思期沙子軌(四川省普格縣)摘要:送祖靈儀式是涼山彝族地區(qū)的一種畢摩儀式,是彝族畢摩文化儀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揭示傳統(tǒng)文化下彝族居民的生活情況與當代彝族民間文化的變化,觀察該儀式與彝族人們的時代性關(guān)系,解釋與重建彝族地方文化,理解地方彝族宗教生活與思想意識動態(tài),對于促進彝族藝術(shù)彝族家支、家族制度的發(fā)展;增強民族內(nèi)聚力;彝族宗教的形成;彝族社會倫理道德的構(gòu)建;知識傳播皆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送祖靈儀式 意義The Yi people sent the ancestral spirit ceremony thereQishazigui (PuGe,Sichuan)Abstract: send the ancestral spirits ceremony is one kind of Bimoritual in Liangshan Yi area,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Yi Bimocultural rituals, mainly reveals the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Yi people living under the contemporary Yi folk culture, to obser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of the ceremony and the Yi people,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Yi. Understanding of localculture, the religious life and ide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Yi art Jiazhi, family system;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hesion; theformation of Yi religion of Yi society; ethics; the dissemination ofknowledge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send the ancestral spirits ceremony property送祖靈儀式引言彝族祖靈儀式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涉及到了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研究彝族祖靈儀式對彝族文化的影響,對于繼承與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認同、保持民族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送祖靈儀式的存在對研究彝族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保鑒的載體,它的存在及有現(xiàn)實的活態(tài)文化意義,同時對彝民族的宗教傳承傳播具有不可替代性,通過研究送祖靈儀式了解彝族宗教的內(nèi)容,并進一步反思其存在的意義,有助于了解彝族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相融性。
一、彝族人送祖靈儀式程序彝族人送祖靈儀式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農(nóng)歷十一、十二或一月進行的,他們認為送祖靈要在大地萬物復(fù)蘇之前,這樣才能把亡靈的靈魂超度過他祖先靈魂而去。宗教馬都畢送祖儀式是一項很重大的祭祀活動,做的頻率也不高,每個人死亡后只有為他做一次馬都畢儀式,馬都畢要挑選最好的日子,一般猴日、雞日是最好的,其次是虎日、兔日、龍日,就是不能在鼠日、豬日進行,也只能在指定的時間段完成的,以下是對一場彝族人送祖靈儀式程序的簡單概述在涼山彝族生活中,“尼木措畢”至今是民間最為隆重、最受重視的社區(qū)公共事務(wù)。一般都以宗支為單位,在火葬舉行之后的一年到數(shù)年之內(nèi),按一代送一代或幾代的傳統(tǒng),在冬日農(nóng)閑時節(jié)由家庭自行或家支集體延請祭祖畢摩來舉辦,過去大型的要延續(xù)21日,而現(xiàn)在大都簡化為7天左右,整個活動由數(shù)十種儀式程序構(gòu)成,須請數(shù)位乃至十多位“尼木畢摩”(祭祖畢摩)共同主持。凡與祖靈有血緣、親緣關(guān)系的人們都會參加儀式活動尼木措畢”
的儀禮表現(xiàn)從儀式的功用上看,“尼木措畢”祖靈附竹后,用招靈附竹儀式“尼黑尼果”所取得竹根中節(jié)再作儀式,邊念相關(guān)言辭邊削去部分竹根,只留一粒谷粒大的一點作為竹靈“娜色” (額骨的象征物),做成學界稱之為祖靈樁“瑪都”
的“做俄”,且用煮好的雞肉祭獻,然后過除穢神座進行除穢、獻藥,進行安靈儀式。
在彝人的心目中,祖妣的靈魂也像活著的人一樣,人有生老病死,祖靈也會,人會受到鬼怪污穢的糾纏污染,祖靈也會。更有甚者,祖靈還帶著生前的疾病和鬼祟可以說有三層功用:一是將祖靈安全地送歸祖界,主要體現(xiàn)在招靈、制靈、祭靈、凈靈、送靈等一系列儀禮上;二是為子孫后代祈求幸福安康和繁衍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挽魂、婚媾與。“尼木措畢”
的最終指向是把祖靈送歸祖界,所以送靈也就成了“尼木措畢”“尼此日”也就是咒鬼,從早上開始準備工作。畢摩會讓兩名男子到山上找做儀式時需要的樹木和草,杉樹、柳樹、草。把需要的樹木和草找齊就開始用山上找來的樹進行“古初”,做“十二個神”、“三個囚鬼房(白房、花房、黑房)”、“一碗金銀”(碎木塊),找“爾擦”(石頭)。之后,畢摩坐在主人家正屋火塘邊右頂上,把“十二個神”放在他的左側(cè),把“金銀塊”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三個囚鬼房”放置在下面。然后兩個小伙子拉著一只山羊坐在畢摩的左下側(cè),一個人用火鉗往火塘里夾住燃火的木炭塞進葉叢中,順手拾凈做神枝后作廢的柳枝葉走出,放在主人家門口附近,冒出濃煙,畢摩口念《咒鬼經(jīng)》。接著是第一個“爾擦蘇”(清潔禮),一個人用火鉗在火塘里夾一塊燒紅的燙石放在放有少量水的瓢里,再繞著火塘朝逆時針方向轉(zhuǎn)一圈,然后從門口倒出去。接著是“比爾黑客此”[畢摩念著:“從哪里來,又走哪里去,先有祖先,才有爺爺、兒子、孫子,兒女如何才能平安吉祥,兒女何時才能回來,兒子要留在家中,女兒要出嫁。”之后是“波潘”[11]畢摩念著“天上四個人下來做畢摩,教下面二十一家人做畢摩,二十代應(yīng)該做畢摩,南方的神仙阿火蘇補來開天辟地,上天找樹、石頭、水、草。”然后求助天神、地神、水神、山神等神靈來咒鬼。之后是“的哈牛則”,用《咒鬼經(jīng)》
把這120種鬼魂附在山羊的身上,讓山羊帶去荒無人煙的地方,從此不在再回來。之后是殺羊,念《咒鬼經(jīng)》斷絕與所有鬼的關(guān)系。吃完飯,再進行第二個“爾擦蘇”,畢摩念到:“‘吉爾’(精靈)坐在了該坐的地方,畢摩和主人家都安定了。”屋里人坐談一久之后,進行第三個“爾擦蘇”,因為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不存在了。結(jié)束后讓工作人把房屋打掃干凈,把所有的“古”收起來,捆成一堆,拿到外面插在樹上。
“馬都果”,一大早,“確莫落烏”[會從山上采回一顆茂盛的竹枝,截成手指那么長的兩根,纏上紅線與綠線(男紅女綠)、白麻,然后拿著馬都、酒、蛋、蕎到死者的火葬場向外轉(zhuǎn)九圈(男九女七,男外女內(nèi)),之后把馬都拿回家,把去逝了的人的馬都插在樹上。之后到房屋外面作畢:畢摩把馬都又截成四五厘米長,放置在手指粗的“阿幾”(紅果兒樹)里,然后用柳樹做“癡狂乎,殺牛石”(北斗七星)、“刷它幾”(三個星)、“牛尼爾”(星星)、“梯幾”(四個月亮)。然后做“成扎古”,用“海干”(一種樹)“蓋房”(馬都房),下面七根,上面三根,彝族稱“石提”,之后是“土比古”,做九九八十一根白木。之后開始做畢,先是用三只豬,四只雞來祭拜北斗七星,然后“成扎”(超度亡靈):三只綿羊,畢摩和學徒們拉著三只綿羊圍繞馬都房向外轉(zhuǎn)九圈,向內(nèi)轉(zhuǎn)七圈,畢摩念著:“是你某某家(死者的子孫)帶來的酒,某某家?guī)淼腻X,某某家?guī)淼牡,某某家(guī)淼娘?hellip;…。”然后在馬都房前面放一盆水,畢摩念《分魂經(jīng)》:“從此以后不要再喝這些水了,不要再吃這些飯了,您要去喝天上的水,你要去吃天上的飯……”這里畢摩念經(jīng)長達幾個個小時。之后是“土比”(把亡靈超度成白):要把“阿幾”里的馬都換進甲樹里,用一只白綿羊,一只白公雞,意為把人從黑修煉成了白,畢摩念經(jīng)一般也會長達一兩個小時。之后是“馬著波”:把馬都從甲樹里又換進切成棺材似的蘿卜里,畢摩念到:“把您的靈魂送上天堂,請您把孩子、財產(chǎn)、平安等送下來。”畢摩念經(jīng)一般也會長達一兩個小時。之后是“石沙”(送走):用一只紅色的公雞祭拜,畢摩念到:“打雷時不要發(fā)怒,天塌下來時不要發(fā)怒,下雨時不要發(fā)怒,著火時不要發(fā)怒。”最后是“莫瑪”[:畢摩念完《指路經(jīng)》,“確莫洛烏”會把豬頭、豬肉、蕎、白酒和馬都一起送到北方的一個山洞里,之后把“棺材”打開,七天之后家屬再帶著酒、蛋、蕎去看,儀式結(jié)束。
二、彝族人送祖靈儀式存在的意義(一) 彝族人送祖靈儀式的由來彝族先民供奉祖靈的事跡,遠在母系氏族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據(jù)史詩《勒俄特依》里面石爾俄特中記載可見,在石爾俄特之前,就已有母系譜系的傳承。\x{2022}到了石爾俄特時,由于到他這一代已經(jīng)有九代“生子不見父”,他為了找父親而走遍天下,后來他來到一個叫約木階勒的地方遇到茲尼石色。茲尼石色有意讓石爾俄特住宿于她家,可石爾俄特拒絕了,因為他的目的只是找到父親。最后茲尼石色受他的感動,用謎語來暗示他,其中就有“三節(jié)不燒的柴為何物”
之語,謎底就是“家中供奉的祖靈”,茲尼石色還告訴石爾俄特應(yīng)當把“祖靈掛在墻壁上,作畢之后供在神位上,祭祀之后送往巖洞中”,然后娶妻生子把家庭固定下來,就能生子見父。后來石爾俄特娶茲尼石色為妻,并生下三子,從此人間便生子見父,社會也由從母系氏族過渡到了父系氏族時期?梢,彝族祖先崇拜產(chǎn)生于彝族母系氏族外婚制向父系氏族過渡的時期或更早一些。彝族祖先崇拜的對象,主要包括父母兩個方面,這與彝族社會的“兩合制”組織有關(guān),即家支由兩個外婚制的半體部落發(fā)展而成。彝族諺語道:
“父欠子債當推成家立業(yè),子欠父債要數(shù)祭祖送靈”,“父母有見識,就為兒孫奠昌盛基;子女有見識,就給祖妣祭祀送靈。”認為父母在生前撫養(yǎng)了子女,死后也一樣保佑子孫,倘若子孫不孝,行為不端,祖妣之靈就會在祖界懲罰后代,對于子孫后代的生產(chǎn)生活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祖先的神靈。后代應(yīng)當將對祖先的崇拜置于首位,安葬祖先、祭祀祖先、給祖先送靈是后輩不可推卸的職責和義務(wù),于是,有了眾多而頻繁的祭祖送靈儀式。
(二)彝族人送祖靈儀式的終極目的亡靈送回祖源地與祖宗團聚,就會變成孤魂野鬼,游蕩在荒山野嶺中,孤苦受欺,必然會回家降禍給家庭,人的一生都要經(jīng)過幾個階段比如出生、成年、結(jié)婚、死亡,然而每個階段都會標志著一個人生命的轉(zhuǎn)折。彝族居民對整個生命歷程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非常重視,都要舉行相對應(yīng)的禮儀儀式,來表示每一個階段的順利過渡。彝族居民的一些觀念始終都在影響著每一階段的禮儀行為,從而也形成了一系列祭祀的風俗習慣。如果說出生的禮儀標志著人生的開始,那么喪葬的禮儀則標志著一個人走完了他自己的生命歷程,向社會告別,然而彝族人都認為上天注定著我們?nèi)说纳罊?quán),半點都不由人,都是命中注定的,是神靈誕生了人,也是神靈帶走了人。因此,馬都畢送祖靈儀式作為人生的終極禮儀,彝族居民尤其非常重視,認為人是有靈魂的,然而靈魂是讓人生存下來的操縱者,它主宰著我們?nèi)说纳。靈魂它也可以脫離人體而單獨存在,但一旦靈魂離開而不能附在人身上的時候,就意味著死亡。彝族人普遍認為人死只是肉體的消亡,但是靈魂依然存在,所以儀式主要還是針對那個不死的靈魂,彝族人們也通過儀式把生死連接在了一起,由死想到了生,由人口的減少聯(lián)系到增加人口,因此,祈求增加人口的儀式在馬都畢送祖靈宗教儀式中形成了。彝族人們在傳統(tǒng)觀念里都認為神、鬼、人三者之間關(guān)系是:人死后,存在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同樣穿衣吃飯,同樣享受生前的一切榮華富貴,所以,人死后,必須請能通神通的鬼神,具有無上法力的畢摩來指路,把亡靈超度成人,保佑他們的下一代。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求吉的心理,也是生者對死亡的一種恐懼。
這種宗教的儀式、情感和觀念,現(xiàn)今進一步產(chǎn)生了變化,人們選擇信但不完全信,不是一味的崇拜。或是當做一種宗教信仰,然而儀式的神話至今還被保存得完好無缺。
做一場大型的儀式,如馬都畢能得到上百元之外,還可以的到雞、豬、羊。可是,對當時的生活水平來說,畢摩的酬勞算是高的,能給自己的家庭增加點經(jīng)濟收入。由此畢摩的聲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只有身上具備知識豐富地位崇高的畢摩才能做這種大型的祭祀活動。
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lián)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wǎng)-源涼山新聞網(wǎng)/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