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怎么讀?梼杌是指什么呢?梼杌的傳說源自于哪?
梼杌怎么讀?梼杌是指什么呢?梼杌的傳說源自于哪?
梼杌拼音: táo wù
基本釋義:
1.古代傳說中的惡人,舜時四兇之一。一說惡獸。
2.楚國史書名。杌(wù)。
詳細釋義:
傳說中的兇獸名。
《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傳說為遠古的惡人“四兇”之一。或謂即鯀。
《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杜預注:“謂鯀。”《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韋昭注:“檮杌,鮌也。”m.pro-occase.com 唐柳宗元《杜兼對》:“杜兼為濠州,幸兵之亂,殺無罪士二人,蓄貨足慾,吾以為唐檮杌、饕餮者亡以異。”
泛指惡人。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小人道長,則檮杌比肩。”
楚史書名。
《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明張萱《疑耀·檮杌》:“檮杌,惡獸,楚以名史,主於懲惡。又云,檮杌能逆知未來,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來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梼杌源自于: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三危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體格像牛一樣大),白身(膚色蒼白),四角(四根犄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骃,是食人。”
該文章源于百度百科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