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怎么讀?襁褓這詞出自哪里?襁褓的含義是什么呢?襁褓的拼音
襁褓怎么讀?襁褓這詞出自哪里?襁褓的含義是什么呢?襁褓的拼音咋念的啊?
襁褓拼音: qiǎn gbǎo
基本釋義:
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母親歷盡辛苦,把他從~中撫育成人。
詳細釋義:
亦作“襁緥”。亦作“襁葆”。
1.葆,通“褓”。背負嬰兒用的寬帶和包裹嬰兒的被子。后亦泛指嬰兒包!读凶·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漢書·宣帝紀》:“曾孫雖在襁緥,猶坐收繫郡邸獄。”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緥,小兒被也。”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嬰孩無知,雖使隕於母胎,夭於襁褓,啜氣欲絶,豈識患苦!”艾青《年輕的母親》詩:“打開襁褓又包好,抱起嬰兒又放下,嘴里在自言自語,好像和嬰兒對話。”
葆,通“褓”。借指嬰幼兒。
漢賈誼《新書·數(shù)寧》:“發(fā)子曰:‘至治之極,父無死子,兄無死弟,途無襁褓之葬,各以其順終。’”宋黃庭堅《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詩:“白頭晏起飯,襁褓語嘔啞。”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二六章:“余自襁褓,獨媼一人憐而撫我,不圖今已長眠。”
葆,通“褓”。謂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
宋洪邁《夷堅乙志·龔濤前身》:“醫(yī)居于郡治之南,過司法廳,見門外擾擾往來,云:‘官病亟。’及至龔氏而濤生。襁葆畢,復還,則司法已死。”
引證解釋:
背負嬰兒用的寬帶和包裹嬰兒的被子。后亦泛指嬰兒包。
《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漢書·宣帝紀》:“曾孫雖在襁緥,猶坐收系郡邸獄。”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緥,小兒被也。”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嬰孩無知,雖使隕於母胎,夭於襁褓,啜氣欲絕,豈識患苦!”
艾青《年輕的母親》詩:“打開襁褓又包好,抱起嬰兒又放下,嘴里在自言自語,好像和嬰兒對話。”
借指1歲以下的嬰幼兒。
<漢書霍光傳>:“霍光....受襁褓之托."漢昭帝年僅8歲.
漢·賈誼《新書·數(shù)寧》:“發(fā)子曰:‘至治之極,父無死子,兄無死弟,途無襁褓之葬,各以其順終。’”
宋·黃庭堅《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詩:“白頭晏起飯,襁褓語嘔啞。”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二六章:“余自襁褓,獨媼一人憐而撫我,不圖今已長眠。”
謂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
宋·洪邁《夷堅乙志·龔濤前身》:“醫(yī)居于郡治之南,過司法廳,見門外擾擾往來,云:‘官病亟。’及至龔氏而濤生。襁襁畢,復還,則司法已死。”
古代的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jù)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fā)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wèi)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據(jù)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于養(yǎng),故曰頤。”)
另還有稱青少年為束發(fā),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fā)等。
該文章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處理。